高手总结的15个技巧,让你轻松玩转数据可视化!

2019-04-19 10:10:29 阅读 22276
大数据时代,数据驱动决策。处理不好庞大、复杂的数据,其价值将大打折扣。

那如何缩短数据与用户的距离?让用户一眼抓到重点?让老板为你的汇报方案鼓掌?

本文通过连环15关,层层深入,传你数据匹配图形神功,让数据可视化更高效。

无论数据总量和复杂程度如何,数据间的关系大多可分为三类:比较/构成/分布&联系。

一、比较

基于分类/时间的数据对比,通常需用到比较型图表。用户通过图表轻松识别最大/最小值,查看当前和过去的数据变动情况。

常见场景:哪个地区的收件量最多?今年的收入和去年相比如何……

1. 条目少 – 柱状图

比较条目较少时,如5个地区收件量的对比,可选用柱状图表示。

\
△ 柱状图

2. 条目多 – 条形图

当条目较多,如大于12条,移动端上的柱状图会显得拥挤不堪,更适合用条形图。一般数据条目不超过30条,否则易带来视觉和记忆负担。

\
△ 条形图

3. 看趋势 – 折线图

当X轴为连续数值(如时间)且注重变化趋势时,则适用折线图。

\
\
△ 折线图

4. 扩大差异 – 南丁格尔玫瑰图

除柱状图外,有无更新颖的表现方式呢?那就属南丁格尔玫瑰图了。

\
△ 南丁格尔玫瑰图

由于扇形的半径和面积是平方的关系,南丁格尔玫瑰图会将数值之间的差异放大,适合对比大小相近的数值。它不适合对比差异较大的数值,因为数值过小的类目会难以观察。

此外,因为圆有周期性,玫瑰图也适于表示周期/时间概念,比如星期、月份。依然建议数据量不超过30条,超出可考虑条形图。

5. 双向 – 双向条形图

前面的例子都是单维度比较,当比较正反两类甚至更多维度的数据时,可尝试双向条形图,下图为各大区的重点地区的收派件量的对比。

\
△ 双向条形图

用颜色区分大区,空心/实心区分收件量和派件量,既能整体比较大区,又能详细对比地区的情况。

打怪升级,再加点难度。在双向图上再增加一个维度,如下表,比较5个地区的利润及相应的收入和成本。请先思考一下,再下滑看推荐图表。

\
△ 业务数据
\
△ 双向条形图(多维度)

通过图形一眼就能看出深圳区的利润低于广州区,即使它的收入高于广州区,但成本相对来说高于广州区。

6. 目标达成 – 子弹图

实际业务中,常要考察指标的达成情况,如收入达标情况及所处区间(优、良、差),如下表,你会怎么可视化呢?动手画一画吧!

\
△ 业务数据
\
△ 子弹图

子弹图,因为像子弹射后带出的轨道。相较于仪表盘,它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表达丰富的数据信息,在信息传递上有更大的效能优势。

若还要比较4个季度的收入情况,只需用不同颜色区分。如下图,一眼便知第二季度表现较好,而第一季度则不佳。

\
△ 子弹图

7. 性能 – 雷达图

对于一些多维的性能数据,如综合评价,常用雷达图表示。指标得分接近圆心,说明处于较差状态,应分析改进;指标得分接近外边线,说明处于理想状态。

\
△ 雷达图

以上就是「比较」类的常用图表,可归纳如下。

\

此表并非一成不变的「铁表」,相互之间还会串联交叉,大家还需灵活应用。

二、构成

部分相较于整体,一个整体被分成几个部分。这类情况会用到构成型图表,如五大区的收件量占比、公司利润的来源构成等。

1. 单层 – 饼状图

第1关中,对比5个地区的收件量时用到了柱状图。若看占比情况,饼状图更合适。

\
△ 饼状图

如果变成17个地区,会怎样?

\
像不像彩色七星瓢虫?

所以饼图分类一般不超过9个,超过建议用条形图展示。

除饼图外,环形图(甜甜圈图)亦可表示占比,其差异是将饼图的中间区域挖空,在空心区域显示文本信息,比如标题,优势是其空间利用率更高。

\
△ 环形图

2. 分层 – 环形图、旭日图

对于管理层而言,需先把握大局和重点。比如大区负责人需一眼看到重点地区及重点分部的情况(如下图),如何展示?

\ 
\
△ 环形图 
\
△ 旭日图

这个叫旭日图,逐层下钻看数据,大区的重点地区及相应分部的构成情况一目了然。

3. 累计趋势 – 堆叠面积图

接下来,看看数值构成随时间变化的案例:第一大区(包含四个重点地区)近四年收入构成的趋势要如何可视化?自己想一想,再下滑看推荐方案。

\
△ 业务数据 
\
△ 堆叠面积图

推荐方案是堆叠面积图,可以展现分量(地区)对于总量(大区)的贡献,并显示总量(大区)的变化过程。需要说明的是,地区收入的起点并非从 y=0 开始,而是在下面的地区基础上逐层叠加,最后组成一个整体。

4. 累计比较 – 堆叠柱状图

如果将上图X轴的标签文字(即年份)和图例(即地区)互换(如下图A),用来看每个地区近四年的收入构成,用哪个图更合适?

\ 
\
△ 堆叠柱状图

是不是觉得都可以?那图中 X1 有何含义?堆叠面积图 A 方案和堆叠柱状图 B 方案都可以表现累加值。差别在于,堆叠面积图的 x 轴是连续数据(如时间),堆叠柱状图的 x 轴是分类数据。此案例中的 x 轴是非连续的分类数据,因此用 B 方案更适合。

5. 累计增减 – 瀑布图

若想表达两个数据点间数量的演变过程,可使用瀑布图。开始的一个值,在经过不断的加减后,得到一个值。瀑布图将这个过程图示化,常用来展现财务分析中的收支情况。

\
△ 瀑布图

以上就是「构成」类常用图表,可归纳如下。

\

三、分布&联系

通过分布&联系型图表能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,进而找到某些联系,如相关性、异常值和数据集群。

常见使用场景:客户的年龄段分布?单票成本与收件量的关系?

1. 两个变量 – 散点图

仍以业务为例,下图为全国网点的单票成本/收入分布情况。

\
△ 散点图

单单这样看,可能看不出什么,如果加两条平均线就不一样了。

\

加了平均线,就知道哪些网点高于平均线,哪些低于平均线。但网点那么多,总不能逐个点击查看是哪个大区的,给散点加上颜色后,就很有意义了。

\

通过此图,可以看出哪些大区单票利润较低,急需提升,比如广泛聚集于右下角的第四大区,单票收入低于平均线,单票成本却高于平均线。

2. 三个变量 – 气泡图

大家都知道,网点总利润除了和单票利润有关,还和体量(即收件量)有关,用散点的面积大小表示收件量,就变成了气泡图。

\
△ 气泡图

3. 结合地图 – 热力图

气泡图与地图结合可演变为热力图。通过热力图,能看到哪些网点收派件量较多,需进行资源调配。

\
△ 热力图

以上是 「分布&联系」类的常用图表,可归纳如下:

\

小结

当我们拿到数据后,先提炼关键信息,明确数据关系及主题,再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可视化。希望下图能给各位一些参考(结合可视化专家 Andrew Abela 的图表选择指南,进行了简化调整)。

数据可视化设计只要多练习、多总结,总有一天会得心应手。

\

关注微信公众号,获取最新信息小编微信(zqykj0811),加入微信群与悟空团队的数据分析师一起交流

返回新闻活动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