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一个美剧爱好者,应该很难忘记《越狱》里Scofield在一面墙上贴出的精密部署计划,大头针钉着的不仅仅是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可以打通的关卡暗门,也包含着男主角为了伸张正义的一片苦心。
越狱第一季截图
在真实生活中,有没有可以利用软件分析理清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,将罪犯绳之以法的系统呢?上海蓝灯软件科技公司(下称“蓝灯软件”)给出的回答是:有。
“我们从事的是对真实世界里发生的各种行为,按照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和相应的数学及统计学算法,基于大数据的特性,通过海量信息来分析来判断和预测潜在的罪案发生可能性。” 蓝灯软件iTap事业部总经理张琼晓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。
协助警方办案
事实上,这样的情报分析数据公司在国外更为常见。其中,颇有名气的有被IBM公司2011年收购的英国公司i2,还有2004年成立,如今估值到了150亿美元的美国Palantir公司。
不过,这种商业模式听起来还是有点玄妙,海量信息连处理起来都很困难,要怎么去分析呢?
他给记者举了一个蓝灯曾经协助某市警方破案的例子。在这个案例中,两个嫌疑人合伙骗走了受害人价值几十万元的货物。然而,嫌疑人的身份证是假的,手机号已停机,连驾驶作案的车辆也是套牌的,案件侦破似乎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。
“虽然掌握到的证件信息都是假的,但由于诈骗行为是真实发生的,在整个过程中就会有很多行为信息存在,这些信息中总有有一些是有迹可循的,我们只要用iTAP逐一分析和关联就能找到突破口从而破解整个迷局。”张琼晓说。
在经过耐心讲解后我们发现,对能进行逻辑思维的人来说破案的思路其实并不难理解。然而这其中对于各种数据的碰撞比对和关联分析,如果人工操作确实看着让人有点发怵,因为这些数据动辄就是数以亿计,如果没有系统的帮助我们几乎都不知如何下手进行处理。
“程序只是比人脑更机械,但程序能做大规模的数据处理,人工绝对做不了这么多。一个旅馆几百号人同住,凭什么查这个人不查那个人,就是因为有别的轨迹可以碰撞。这就是一个大数据碰撞的案例。”
相比于警方可以用软件协助破案,有福尔摩斯情结的人如果购买了这套系统就能圆一个侦探梦吗?
“普通人购买是没有用的,因为他没数据。数据越多,我们这个系统才越有用。数据不是从我们这里来的。”张琼晓说。
“我们不是数据采集商,而是分析商。”根据介绍,公司本身并不占有数据,这些数据来自于公安与其他部门的协调。
相较于炙手可热的大数据的概念,张琼晓的态度倒是显得比较冷静客观:“也不要迷信大数据。大数据是看趋势的,小数据是具体的。大数据看到一些异常,但最后发现某个人是嫌疑人,一定是因为他干了什么事,有了几条轨迹,几条信息锁定了他的嫌疑。大数据可以发现可能有潜在问题的一群对象,但真正的确认还是要依靠小数据。”
生意和理想
现在,这家公司60%的收入都来源于iTap系统的销售,营业收入已过千万,而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人员不超过5人,每年保持100%以上的增长。
在张琼晓眼中,销售不可缺少,但最终依赖的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。
“我现在做的功能不是盯着别人去做,而是完全超越自己来做的,而且我在储备一些未来的技术,这些技术在国内都是看不到的,如果要看,肯定是参照国外的。”张琼晓对未来信心满满。
这与Palantir公司具有某种相似之处,其创始人Alex Karp就声称公司是“没有公关,没有销售,没有营销”,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产品。
2013年,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接受《福布斯》杂志询问为何政府能够接受Palantir软件时曾经表态:“作为911事件时期的国家安全顾问,我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平衡公民权益完整性是必要的,用科技来支持情报人员的努力和打击恐怖主义也是必要的。Alex一直能够很好的保证这种平衡,同时充分满足美国政府对加强情报和完善数据的需要。”
“在西班牙开会时,我见过Palantir的CEO。他有几个大的合作伙伴,完全做数据服务。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,因为我们不应该只是个软件公司。我们的期望是做‘中国版的Palantir’。”
未来,蓝灯软件也会考虑做消费型的数据分析,开展商业零售的O2O消费活动数据分析服务。